长三角两座省会城市“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
近期,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合肥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公众咨询稿)》,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公众咨询稿)》,对外征求意见。
强调区域协同,交通运输新基建、治理数字化是重点
日前,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合肥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公众咨询稿)》,对外征求意见,该《规划》由华设设计集团编制。
其中,第七章主题为「构建高水平的智慧绿色平安交通体系」,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智慧引领、推进绿色集约循环发展、强化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三个部分。整体来说,强调区域协同,是《规划》的一大重点,以下摘取了与智慧交通有关的内容。
1、推动交通运输新基建推动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铁路、智慧民航建设,构建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感知网络与重大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实现全天候、多要素的状态感知。构建长三角地区智慧公路体系,共同谋划打造连接宁波—杭州—上海—南京—合肥的“Z”字型新一代国家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示范通道。构建覆盖合肥市域的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完善交通工程等要素信息,实现对物理设施的三维数字化呈现,支撑全天候复杂交通场景下自动驾驶、大件运输等专业导航应用。统筹智能汽车、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将滨湖新区、经开区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先导区,推动车路协同示范应用。
2、提升行业治理数字化完善合肥市综合交通运输平台架构,加强行业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社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多元数据汇集—智能分析研判—实时管控诱导”的应用闭环。通过对合肥市各种业务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质量高、成规模、成体系的交通运输基础数据库群,实现数据资源“一网通享”。完善交通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技术统筹,推动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各业务领域应用系统在一个平台上实质性整合,实现现有基础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和统一运营管理。依托全面整合的数据资源,建设(TOCC)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中心,实现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能预警、能推演、能联动”。积极落实《长三角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长三角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应用与服务示范工程,与长三角地区既有平台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共同打造一体互联的交通信息大平台,支撑区域一体化。
1、提升客运服务能力以MaaS(出行即服务)为导向,发展综合客运一体衔接的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鼓励各类交通运输客票系统充分开放接入,打造数字化出行助手,为旅客提供“门到门”的全程出行定制服务。鼓励新桥机场、新合肥西站、合肥南站、合肥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应用电子客票,推动售取票、检票、安检、乘降、换乘、停车等客运服务“一码通行”。推动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手机智能联程导航、自助行李直挂、安检互认等智慧出行服务。加快建设长三角客运联网售票一体化平台,全面推行区域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
2、加強货运服务水平推进货运枢纽智能化升级,建设智慧物流场站服务示范,鼓励开展仓储库存数字化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预警、车辆货物自动匹配等应用。完善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引导农村智慧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站场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争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长三角机场群、港口群信息互联,构建统一的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倡导发展网络货运,总结推广安徽维天运通、迅捷、惠通互联等企业作为国家首批“无车承运”试点的先行经验,将大数据与运力议价机制有效结合,帮助传统运输企业实现高效的车货匹配与调度,降低货主与司机双方的成本。
3、推动新技术应用加快5G无限网络技术、区块链、物联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推进智能交通系统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在交通管理、道路安全、卫星应用、智能网联等多个领域推广。完善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等方面智能化建设体系。开展车路协同系统助力智慧公路建设,在车路协同条件下,应用安全预警、信息诱导、自动驾驶、车辆编队等新技术;在合肥港集装箱码头启动基于5G传输的无人驾驶应用项目建设。
1、加强科技兴安强化运输生产动态监控,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动态安全监管平台,重点加强“两客一危”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加强内河水运信息化监管,充分发挥VTS、AIS、CCTV等现代化监管系统的集成作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加快推进主要河湖区巡航救助一体化建设。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危险品码头监管,更新完善可燃气体探测、防雷防静电装置、紧急切断阀等关键性安全设施,加快应急锚地、避风锚地和危险品锚地建设。2、加快执法建设
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实现长三角地区执法、管理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着力解决执法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门类共享难题。
建成彰显数智第一城的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推动“三化融合”
日前,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公众咨询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第五章主题为「建设彰显数智第一城的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包括诸多智慧交通建设、应用方面的条款,比如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全方位推进城市交通智能管控,深化智能信号控制、停车管理、交通执法以及公共安全响应等工作;构建需求导向智慧公交出行系统……以下摘取了《规划》中与智慧交通相关的内容。
“十四五”期间,杭州将以国家战略部署规划为统领,以省级规划方案为指导和遵循,重点实施数智交通建设赋能数字化改革五年行动计划,依托“1+5+N”为核心的数字交通框架体系,从交通设施数字化改造、行业治理数字化提升、信用管理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实现数字交通建设“全国交通行业内领跑”建成彰显数智第一城的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
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发展智慧交通设施,对于新建项目落实采集设备、传输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工程建设内容,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对于改建项目,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数字化改造方案,全面推进BIM技术创新应用,构建数字孪生交通设施,形成设施的一体化管理。智慧公路建设,加快交通将采集设备、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工程建设内容,在杭新景、沪杭甬、杭绍甬等高速公路新改建项目中开展基础设施数字化试点;智慧港口和航道建设,以下沙集装箱作业区为依托,开发港、闸、船、货联动的智能调度系统和物流信息运营平台。智慧出行服务模式及试点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停车场ETC覆盖,基本形成以定制客运为核心的客运市场,深化应用出租车运营管理服务智慧平台,全面提升出租车服务和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综合交通数字驾驶舱,分层级推出城市综合交通数字驾驶舱,为不断优化交通运行组织、实现更高效的综合运输提供支撑。实现全市在建及建成项目数字化监测全覆盖。制定综合交通数字化建设标准,推动交通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共享。
大数据成为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打造现代化政府部门(略)。推进交通部门数字化转型,健全全市统一、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化服务机制(略)。推行智慧交通出行服务,紧密结合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发展,积极探索交通运输新模式,打造现代化交通服务。全方位推进城市交通智能管控,深化智能信号控制、停车管理、交通执法以及公共安全响应等工作。构建需求导向智慧公交出行系统,积极推进“心享巴士”、“求知专线”等定制化公交出行服务,推行无感安检、无感支付、智能引导等智慧交通服务全覆盖,实现交通出行“一掌通、一码行”,全面打造MAAS响应式出行。大力发展共享交通,优化共享单车、汽车租赁、共享停车结构。加强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创新,探索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发展“无车承运人”、“服务区+”、“互通+”、无人配送等模式。强化交通出行诱导服务,丰富信息汇聚渠道,通过交通诱导标志、新媒体平台、导航服务等,及时精准发布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管制、运行状态等信息。针对热门景区、医院、商贸区等特定区域,在节假日、早晚高峰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时段推行预约出行服务。推进城市交通精细组织,夯实交通流信息检测、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三位一体的交通管控基础体系。制定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态势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推动城市路网结构评估与优化。综合运用多源数据,探索使用在线交通仿真技术,评价和预测道路点段实时交通运行状态,因地制宜科学优化信号配时、交通组织方案,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落实省市县纵向联动,多部门横向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化治堵、治超、治乱、治危工作,推广高效、精准的非现场执法模式向全域拓展,构建高效能的创新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交警、城管联动共治长效机制,推进道路路面秩序和路边停车管理。加强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交通疏导等方面应用,打造“智管”道路,借助新技术大幅度降低违法率。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根据通道优先权分类实施“车让人”“人让车”等通行模式。
在构建景区公交优先示范一节中,《规划》提出推动智慧型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交通”工程,通过构建集电子信息发布、景区电子导览、景点门票及交通票预约购买等功能一体的智慧景区服务平台;构建对景区内的公共停车位和商业配套停车位进行精准化管理的停车引导系统;构建交通诱导体系、智慧出行体系、智慧交管系统等,加强公共交通出行引导和小客车外围停车换乘引导,保障景区交通秩序和旅游秩序,更好地利用智慧交通服务群众出行。在亚运会交通保障工作一章中,提出交通管控与方便出行并重,降低亚运对日常出行的干扰。通过各种灵活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在保障亚运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交通管控的时间和范围,降低亚运活动及亚运交通出行对周边市民日常交通出行的干扰和影响,实现亚运交通组织与市民日常出行的和谐共处。构建交通应急指挥平台一节中,提出构建设施监测预警平台。全面动态排查整治各类风险点和安全隐患,提升“智慧质监+监管”能力;建立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桥隧等)为重点的健康监测预警与保障平台;加大道路科技监管及安全设施建设。此外,《规划》还提及,要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片成网以及信号优先改造,市区主要公交客流走廊专用道和信号优先全覆盖。要构筑完善的停车换乘体系。完善停车收费管理制度,在重点区域推行“P+R”模式,大力发展换乘型停车设施。通过城市大脑停车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优化停车诱导“泊位一点达”功能,通过优化逻辑计算、制定科学的停车泊位校核机制,不断提高泊位引导数据质量;研发和试点预约停车等便捷应用场景,更深一步方便市民停车;进一步完善泊位共享政策法规,确保泊位共享推进有据可循;依托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共停”平台系统功能,扩大泊位共享覆盖面。内容来源:交通信息化